【家長必看!】香港教育局推行STEM,科學教育課程三大變革

究竟這個打著融合不同學科的旗號的教育方針放到實際的政策上會如何?本文將會聚焦在香港就STEM進行科學教育的三大改革!

有別於以往由理論作導向的學習方法,STEM強調的科學教育(特別在小學)會聚焦在日常生活與科學和科技的連繫上,更新了的常識課程將比以往更接近現實生活,務求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例如會有針對日常生活中簡單機械和能源使用,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概念和自然現象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到如何在生活中運用科學。比如在教授磁力的同時,將會放更多筆墨在磁浮列車上,與以往純粹背誦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不同;當然,也會更新教科書,包含更多新的科技,例如會討論數碼音樂的發展和影響等。

其次,會加強不同年級的銜接,並一切以「動手造」為目標。現時大部分的香港學生還是依靠背誦的方式學習,或是以單純考試導向的方式學習,並以完成試題為目標。新的教育課程針對這個問題改革,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即要求學生可以自己靈活運用知識做出相關的小玩意,例如在教光線折射的時候要求學生運用透鏡造出望遠鏡,當然可能會令家長更忙了!

當然,在「動手」之先(即在中一和小學),教學也會因著這個要求有所配合。例如會比以往更早教公平測試(Fair Test)和進階傳意技能(包括分析數據和圖表,運用符號、方程式和圖表表達),務求加強學科的縱向連繫,使學生「動手」前就打好基礎。這樣會比之往單純口述更能令學生有深刻的印象,也能刺激學生思考如果運用相關的科學理論,有助他們日後運用這些到工作上。

課程也會跟其他學科有更多的重疊。往後的課程將有更多以學習領域課題作範疇的學習活動,即在物料,太空,能量,生命等議題中選其一作為學習範圍,並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到其他科目知識,加強橫向連貫。以生命為例,在探究DNA時可加入模型製作的環節,學生除學到DNA的特性結構的科學知識外,也可在裝嵌模型設計中學到科技和數學的知識。

在科學的教育中,學習的模式將由以往理論主導並以事例為副解釋改為更常以事例主導並教授當中的理論;同時加強各科學學科之間和在不同年級的科學教育的連繫。現時,大部分學校已經有按教育局的建議更新相關課程,教育局也有派員到學校視察,但第一批受STEM教育的學生還未畢業,談論成效還是言之過早!

其實你都要知道的 : 什麼是STEM?

編輯精選:小學生也要學懂!AI 的三大影響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