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羊頭賣狗肉,已變質的共享經濟

Sharebikes in Beijing, China (Image by Kentaro IEMOTO at Flickr.com under license CC BY SA 2.0)

我們常將共享經濟和綠色美好生活劃上等號,的確如果以共享經濟起初的概念發展,提供多餘的資源予用家循環再用,有可能創建環保將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然而不少商家把產品重新包裝成共享經濟的產物,獲取大眾的注意,再以共享經濟營運模式作賣點來融資,藉此增加利潤。市面上不少掛著共享標籤的公司其實已把共享經濟的概念扭曲。

共享單車真的是「共享」嗎?

近來共享經濟最注目的是共享單車。企業並非將多餘的單車改裝,而是直接重新製造新一批單車,然後利用公眾地方免費泊車,省卻舖租又能賺錢,這其實就是擴展規模的電子版租單車公司。配合GPS在附近能找到可用單車,又不用特意在某個租車點還車,再加上共享經濟的一點新鮮感,市民當然歡迎這種「共享」。

共享的概念開始被人濫用,共享書店、共享洗衣機服務,也只不過是圖書館、自助洗衣店而已。共享的定義被扭曲,很快就連二人站在街道上也稱為共享街道。這種新冒起的共享經濟模型最大特徵在於物品全是新的,而且不是由個人提供,集團式的共享經濟把環保思想商業化。

共享經濟的問題是⋯⋯

深入一層,共享經濟有可能誤導民眾。商家隨時可以用共享經濟重新包裝,發展網上不合法的共享遊戲、共享軟件,並說服市民有關好處,共享變相侵犯知識產權。由於網上世界難以監管,資料安全會成為一大關注點。

共享經濟本質上有其魅力之處,但被商家扭曲包裝後獲利,也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期望這種新式共享經濟對社會亦可有所頁獻,進一步促進經濟及可持續發展!

你已完成了共享經濟學的50%,請繼續下一堂:WeWork不只是寫字樓房東,成功秘訣在於讓人愛上工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